诗词原文
夜宴赏荷
唐·李白
碧池映月影婆娑,
自酌金樽劝孟光。
更教长笛奏伊凉,
清风徐来满庭芳。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白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碧绿的池塘映照着皎洁的月光,水中倒影婆娑起舞。
我独自举杯,在金樽中斟满美酒,劝慰着身边的孟光(此处借指友人或伴侣)。
又命人吹起长笛,演奏起那悠扬的《伊凉曲》。
清风轻轻吹过,满庭都弥漫着芬芳的气息。
释义
本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宴饮赏荷的宁静美好画面,诗人独自在月下池塘边设宴,举杯自酌,同时邀请友人(或伴侣)共赏美景,并以音乐助兴,诗中“金樽”、“长笛”、“伊凉”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高雅而闲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句“碧池映月影婆娑”以静写动,通过池塘、月光、倒影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感,次句“自酌金樽劝孟光”则转而写人,通过诗人的自酌和劝酒,展现了宴饮的欢乐气氛,第三句“更教长笛奏伊凉”以音乐为媒介,进一步烘托出宴会的雅致和诗人的闲适心境,末句“清风徐来满庭芳”则以清风和花香作结,使整首诗在视觉、听觉和嗅觉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或可视为李白在某个夏夜,于自家园林中的池塘边设宴赏荷时所作,当时,诗人或许正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这样的心境下,他挥毫泼墨,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很好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