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的解释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燕

唐·罗隐

我逐东来尔向西,行云流水各东西。

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

春泥何处衔将去,百舌啼边绕未归。

好是五更风露冷,一庭黄叶坠秋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向东行你却向西飞,如同行云流水般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

命运弄人,有谁同情那些最终不得不返回北方的燕子?而你们无心之间却选择在南方筑巢,倒显得悠然自得。

春天的泥土你们将衔往何方?在百舌鸟(即伯劳鸟)的啼叫声中,你们盘旋未归。

最是那五更时分,风露寒冷,一庭院落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燕子的迁徙与归宿,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两句,尤为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可捉摸的无奈与自嘲,燕子因季节变换而迁徙,有的向北,有的向南,看似无心,实则暗含了人生的选择与命运的安排。

赏析

罗隐此诗以燕子为喻,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首联以“我逐东来尔向西”开篇,既是对燕子迁徙的直接描述,也隐含了诗人与燕子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颔联“有命谁怜终反北,无心却笑亦巢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展现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颈联与尾联则进一步通过描绘燕子的生活环境与季节变化,烘托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相呼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彼时他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不甘与无奈,燕子作为候鸟,每年迁徙,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这与罗隐当时的境遇不谋而合,他借燕子之口,抒发了自己对命运、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自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