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试茶

宋·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谪地,今来方识始安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七年来往奔波的生活我怎能承受,今天又再次品尝了曹溪水的一勺甘甜,在梦中仿佛曾经到过这贬谪之地,如今到来才真正认识了这始安南(此处可能代指贬谪之地,非实指广西的始安县)。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在贬谪生涯中的感慨与心境变化,首句“七年来往我何堪”道出了他多年奔波劳碌的艰辛与无奈;次句“又试曹溪一勺甘”则以品茶为喻,表达了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一份淡然与超脱的心态,曹溪水象征着佛家的清净与智慧,一勺甘则寓意着在艰难困苦中寻找到的片刻宁静与甘甜,后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贬谪之地的重新认识与接纳。

赏析

这首诗以茶为引子,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展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逆境中,他并未沉沦,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诗中“一勺甘”的意象尤为生动,既是对茶之甘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苦中作乐的深刻体悟,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也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自我超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品茶这一日常行为,表达了自己在贬谪生涯中的心境变化与人生感悟,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逐渐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与意义,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生动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