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七绝·咏太湖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

烟波渺渺三千里,白鸟飞飞一片飞。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四卷,《梅村诗馀》四卷,《绥寇纪略》十二卷等。

译文

风吹拂着太湖(震泽为太湖的古称),帆船借风势鼓得满满的;雨水注入松江,江水因此变得更加丰盈,烟波浩渺,太湖广阔无垠,绵延三千里;白鸟在湖面上自由飞翔,成群结队,宛如一片白云。

释义

首句“风来震泽帆初饱”描绘了太湖上帆船在风的吹拂下,帆面饱满,船只乘风破浪的景象,次句“雨入松江水渐肥”则通过雨水注入松江,使得江水更加充沛,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对自然环境的滋养作用,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太湖的广阔与白鸟飞翔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太湖的自然风光,首联通过“风来”与“雨入”两个动态场景,展现了太湖的自然生命力与活力,颔联则通过“帆初饱”与“水渐肥”两个拟人化的描述,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颈联与尾联则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通过“烟波渺渺”与“白鸟飞飞”的描绘,将太湖的广阔与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描绘太湖风光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伟业在游览太湖时所作,太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以其广阔的湖面、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吴伟业在游览太湖时,被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太湖风光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吴伟业对太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与深刻领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