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杜甫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我此诗长太息。
自从先帝蒙尘后,国事凋零人事非。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峡水哭孤魂。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才名世所妒。
麾下壮士徒尔材,新丰两鬓生华发。
昔时豪侠今何在,酒酣胸胆尚开张。
小人得志空嘈杂,欲学吹箫逐凤凰。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
光焰万丈长不灭,十年再见岂蹉跎。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临颍县有位美人在白帝城,她妙曼地起舞神采飞扬,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前因后果,我为此写了长诗特别感伤,自从先帝广陵驾崩后,国家大事一落千丈,梨园弟子也已流散如烟,女乐的舞姿映着寒日寂寥而苍凉,金粟山玄宗墓木已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孤魂痛哭,徒然断肠!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托孤才名反遭中伤,你们看下,当年瞿塘峡口,白帝庙边,多少将士,只落得一死,而今却是歌舞升平,一片太平景象!公孙大娘剑舞独步天下,五十年间犹如反掌,风尘变幻莫测,朝廷暗无天日,梨园弟子,一个个烟消云散,只留女乐的舞姿,映寒日而凄凉,公孙大娘剑舞之美妙,就像画师吴道子,在高大宽敞的厅堂里,挥毫泼墨,画出降魔变相一般,真是光彩照人,气势磅礴,其艺术魅力不可估量,再次相遇不可期,但她的艺术成就却是永存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器的精湛技艺,以及她们在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诗中“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一句,用吴道子画降魔变相的技艺来比喻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精湛,强调了其艺术成就的高超和永恒。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用排比句式和对比手法,如“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与“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器在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独特地位,诗中“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等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壮美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观看了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公孙大娘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杜甫在诗中通过回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舞剑器的精湛技艺,以及她们在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变迁的感慨和忧虑,诗中也寄托了杜甫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肯定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