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宅
唐·白居易
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
门前车马日纷纷,堂上笙歌夜不息。
身外尽多纷扰事,杯中难得逍遥乐。
何须更问身后名,浮世空花梦一场。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白居易虽有多首表达归隐、超脱之意的诗作,但直接包含“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这两句的诗并未在其现存作品中找到,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意境和风格进行创作性解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其诗作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归隐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译文
问我此生最终将归向何方,我笑着指向那短暂而虚幻的百年居所,门前车马喧嚣,人来人往;堂上笙歌不断,夜以继日,身外之事纷扰繁多,唯有杯中酒能带来片刻的逍遥与快乐,何必再去追问身后的名声呢?这浮世不过是一场空花梦。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淡然态度和对浮世繁华的深刻洞察,诗人以“问我此生何所归”开篇,引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随后以“笑指浮休百年宅”作答,表明自己将归宿视为短暂而虚幻的尘世生活,诗中通过描绘门前车马喧嚣、堂上笙歌不断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身后名声的淡泊和对浮世如梦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诗人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人对身后名声的淡泊和对浮世如梦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中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晚年时期,他更加倾向于归隐和超脱,对尘世繁华和身后名声都持有淡泊的态度,这首诗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淡然态度和对浮世繁华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追求超脱和归隐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