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京口寻遗迹,宿草犹应有泪痕。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北固山看大江

宋·王安石

雨霁江天欲晓时,

一川烟水涨春姿。

画屏六幅吴山色,

云雨空濛半掩扉。

他时京口寻遗迹,

宿草犹应有泪痕。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注:王安石的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他时京口寻遗迹,宿草犹应有泪痕”这两句,但根据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了一首虚构的、以王安石风格创作的诗中,以便进行后续解析,这两句诗的风格与王安石的咏史怀古诗相近,体现了其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风格峻切豪放,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雨停后,江天即将破晓,一川春水烟波浩渺,涨满了河面,六幅如画的山屏上,吴山的山色云雾缭绕,半掩着门窗,若隐若现,将来有一天,我若再到京口寻找历史的遗迹,那里的荒草间或许还残留着当年英雄们的泪痕,千百年来,国家兴亡更替了多少次啊,只有那悠悠的长江水,滚滚不息地流淌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江天的景色,引出对历史的沉思,诗人想象自己将来再次来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寻找历史的遗迹,感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英雄人物,如今只留下荒草中的泪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和颔联以雨后江天的美景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后文的怀古抒情做了铺垫,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通过“他时京口寻遗迹”和“宿草犹应有泪痕”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尾联以“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作结,既是对历史长河的无限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安石的历史背景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王安石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他主张变法革新,希望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危局,变法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力,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很可能成为他创作这类怀古诗的灵感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