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出自哪首诗?

春秋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月

唐·贯休

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心同山鹿静无尘,性似寒云自在翔。

松影半庭人迹少,竹梢斜日鸟声长。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逍遥胜帝王。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曾到越州(今浙江绍兴)、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后入蜀,居成都东禅寺,贯休能诗善画,尤其擅长草书,时称“三绝”,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上天喜爱禅心之圆融纯洁,因此增添明月来陪伴这清朗的光辉。

心如山鹿般静谧无尘埃,性如寒云般自在翱翔。

庭院中松树影子半遮,人迹罕至,竹梢斜挂夕阳,鸟鸣声悠长。

何必再去询问尘世中的纷扰之事,这样的逍遥自在胜过帝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天爱禅心圆且洁”点明主题,强调禅心的纯洁与圆满;次句“故添明月伴清光”以明月为喻,进一步烘托禅心的清朗,后两句则通过具体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禅心为核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首联以“天爱禅心”开篇,既点明了禅心的珍贵,又赋予了其神圣的色彩,颔联“心同山鹿静无尘,性似寒云自在翔”通过比喻,进一步描绘了禅心的静谧与自在,颈联“松影半庭人迹少,竹梢斜日鸟声长”则以具体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尾联“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逍遥胜帝王”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认为这样的生活胜过帝王之尊。

创作背景

贯休一生游历四方,对禅意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过程中,面对自然美景,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写下的一首赞美禅意生活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贯休对禅心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淡泊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