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白居易
枕上愁烦病里身,岂知西省深严地,
也著东坡病瘦身,朝客谙知唯澹泊,
商人重得便通津,三千里外无家信,
拄杖蹒跚要出门。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病卧在床上,心中满是愁烦与病痛,哪里知道在那朝廷的西省深处,也有如我这般因病而消瘦的身影,朝中的官员们深知只有淡泊名利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而商人们则看重的是能够便利地通达四方,远离家乡三千里,没有家书传来,我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想要走出家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在病中的感受,表达了对朝廷生活的反思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首句“枕上愁烦病里身”直接点出诗人病中的愁苦与烦闷;次句“岂知西省深严地,也著东坡病瘦身”则以反问的口吻,指出即使是朝廷的高官,也有因病而消瘦的时候,暗示了朝廷生活的不易;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线索,将个人的病痛与朝廷的深严、商人的逐利、家乡的遥远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而深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朝廷生活的厌倦和对淡泊名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人民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和身体上的疾病而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述自己在病中的感受和对朝廷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