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滞留

唐·罗隐

数亩荒园杨柳青,细风斜雨入帘楹。

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罗隐生于晚唐,历经五代十国初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他的诗歌风格犀利,讽刺深刻,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多有揭露,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译文

几亩荒芜的园子里杨柳青青,细雨微风悄悄吹进窗帘,我长久地停留在这里,未能亲眼见到世间的荣华富贵,只能徒然地作为应和诗歌的第七个人。

释义

数亩荒园杨柳青: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孤独,杨柳青翠却无人欣赏。

细风斜雨入帘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风雨交加,更添愁绪。

滞留不见荣华事:表达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未能见证世间的繁华与荣耀。

空作赓诗第七人:诗人自嘲为应和诗歌的第七人,暗示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虽高,但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荒园、细雨、微风为背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处荒凉之境,未能见证世间的荣华富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人自嘲为应和诗歌的第七人,既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又暗示了他在当时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之后,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晚年更是历经战乱流离,最终选择归隐山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荒园、细雨、微风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诗人也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坚持,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接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遭遇与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