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城南十六曲·楸树馆与韩钦圣范景仁宋次道同赋
宋·苏辙
春来百物新,余寒尚侵人。
曲池冰未泮,高树花已繁。
不觉朱幡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
金樽美酒生春温,琥珀流光自斟酌。
主人爱客常满樽,直须饮尽空瓶盆。
人生会合不可常,岁月匆匆如流光。
愿君勿惜醉归路,门外柳条初半黄。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自幼随兄学习,深受其父苏洵和兄长苏轼的影响,在文学、政治和哲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议论明晰,条理清晰,与苏轼齐名,并称“苏氏二杰”,在政治上,他历任多职,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但最终得以复官。
译文
春天到来,万物更新,但余寒仍然侵袭着人们,弯曲的池塘中冰还未完全融化,高大的树上花朵已经繁茂,没有察觉到红色的车幡已经碾过了后面的尘土,人们争抢着观看绣有精美图案的车帘和装饰华丽的车轮,金色的酒杯中盛满了美酒,散发着春天的温暖,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流光溢彩,自行斟酌品尝,主人喜爱宾客,常常让酒杯保持满盈,直到饮尽空瓶和盆中的酒,人生的相聚不可常有,岁月匆匆流逝如同流水,希望你不要吝惜醉后归家的路途,门外的柳条已经初露半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城南楸树馆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主人的热情款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相聚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欢乐的氛围,诗中“不觉朱幡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出游时车马喧嚣、人们争看美景的热闹场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金樽美酒生春温,琥珀流光自斟酌”两句,则通过描写美酒和饮酒的场景,进一步烘托了欢乐的气氛,诗中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相聚无常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欢乐中不失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北宋时期与友人韩钦圣、范景仁、宋次道等人一同游览城南楸树馆时所作,当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景色宜人,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共赏美景,畅饮美酒,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