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时节昼如年,枝上无时翠雨鲜。
地近西湖多胜概,城连东海半神仙。
花随柳陌千条发,水入桃溪一派连。
堪笑钱塘十万户,官家付与老书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肇淛(1567年-1624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在文学、史学、天文、地理、兵法、音乐等领域均有建树,其著作丰富,包括《五杂俎》、《小草斋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谢肇淛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其文风清新自然,善于以诗抒怀,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黄梅时节天气闷热难耐,白天仿佛长得没有尽头,树枝上的绿叶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钱塘之地靠近西湖,自然风光秀丽,城市与东海相连,仿佛半入仙境,柳条依依的街道上,花朵竞相开放,溪水流入桃花溪,形成一派相连的美景,可笑的是钱塘城中的十万户人家,竟被官府交给了这位老书生来管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今杭州)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自身的境遇,前六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梅时节钱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讽刺,诗人自称“老书生”,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在官场中却显得格格不入,被“官家”随意安置,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钱塘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自嘲的口吻,揭示了官场中的不公和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中的“堪笑钱塘十万户,官家付与老书生”一句,更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讽刺和自嘲,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谢肇淛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他曾在官场中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和调任,对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体会,在钱塘任职期间,他目睹了官场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无奈,他借景抒情,以诗抒怀,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涯的讽刺与自嘲,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