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并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词中,但苏轼在黄州(古称黄冈)被贬期间确实创作了大量诗词,此词为其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为贴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尝试结合苏轼在黄州的经历与心境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但他性格豁达,才华横溢,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自然风雨来象征人生中的挫折与磨难,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不迫与超然物外的态度。

赏析

苏轼在黄州期间,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此词便是其心境的写照,词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以自然界的雨声比喻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而“何妨吟啸且徐行”则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自信,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人生低谷之后总有希望与转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将人生哲理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烦恼,达到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境界。

创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打击,在黄州的几年里,他经历了从仕途失意到心灵觉醒的转变,此词大约创作于他被贬黄州后的某个春日,当时苏轼正与朋友游山,途中遇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虽然“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并非直接出自此词,但苏轼在黄州的这段经历无疑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无限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