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上柳梢头人约,

无因上到通明殿,

只许微闻玉佩音。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历史上顾况可能并未写过完全相同的这首诗,但顾况确有创作宫词,且风格与此相近,故以此身份和朝代为背景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顾况,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之,号华阳真逸、桑门居士,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晚年隐于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风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尤其擅长宫词和山水诗,他的画作也颇有名气,擅长人物、山水,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有交往。

译文

在玉楼的高处,笙歌悠扬响起,

微风送来宫中嫔妃们的欢声笑语。

月光洒在柳梢头,仿佛有人在那里相约,

而我却无法登上那通明殿,

只能隐约听到那里传来的玉佩轻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夜晚的繁华景象,玉楼高耸,笙歌悠扬,宫嫔们的笑语和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诗人自己却无法接近那权力的中心——通明殿,只能远远地听到那里传来的细微声响,暗示着宫廷生活的遥不可及和神秘莫测。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神秘,通过对比诗人自己无法接近通明殿的无奈,突出了宫廷生活的遥不可及和贵族阶层的特权,诗中“月上柳梢头人约”一句,既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美好,又暗示了宫廷中可能存在的秘密与约定,增加了诗歌的含蓄与韵味。“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严格划分和贵族阶层的特权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顾况在朝中任职期间,他对宫廷生活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观察,作为一位文人,他或许并未真正融入那个权力与繁华交织的世界,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用诗歌来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感受,这首诗既是对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和文人对于宫廷生活的复杂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