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乞归

唐·李商隐

未得便乞勾漏令,官曹似是锡与铜。

风高月黑夜漫漫,病卧京华思故丛。

海鹤一飞归便得,野云无心出岫中。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通。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尚未能如愿求得勾漏县令一职,如今所任官职如同锡铁铜器般沉重而无趣,在这风高月黑、长夜漫漫的日子里,我因病卧于京城,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和亲人,海鹤一旦起飞便能迅速归巢,而野云则无心出岫,随风飘荡,不知何时我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满松风、小径自通的宁静生活。

释义

首句“未得便乞勾漏令”表达了诗人对勾漏县令一职的向往,勾漏令在古时是一个被认为可以炼丹求仙的官职,这里暗含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渴望,次句“官曹似是锡与铜”则是对现实官职的无奈与不满,认为它们如同沉重的金属般束缚了自己的身心,后两句通过海鹤与野云的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勾漏县令一职的向往和对现实官职的无奈,颔联则通过描绘风高月黑的夜晚和病卧京华的情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颈联以海鹤和野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厌倦,尾联则以青山、月满、松风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归隐生活图景,寄托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他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仕途的挫折,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成为了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勾漏县令一职的向往和对现实官职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这种情感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深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