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磻溪
唐·温庭筠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喧。
万古垂青成底事,百年多病独登门。
欲知世路应须去,不拟回头望故园。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词人,他才华横溢,精通音律,诗词兼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也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词风婉约细腻,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夜晚进入磻溪就像进入了三峡一样险峻,火把照亮了山峦,惊落了树上的猿猴,山岩边的树木在寒风中摇曳生姿,石上的泉水带着雨声潺潺作响,自古以来,青史留名又能怎么样呢?我多年来疾病缠身,独自来到这里,如果想要知道世间的道路应该如何行走,就不应该回头去望那遥远的故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入磻溪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如入峡”形容磻溪的险峻,通过“炬火落惊猿”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气氛,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树色含风、泉声带雨,既表现了山林的幽静,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转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着青史留名的愿望,但多年来疾病缠身,使得这一愿望变得遥不可及,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世路的探索和对故乡的留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勇往直前,不回头望。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生动,通过“炬火落惊猿”、“岩边树色含风冷”等细节描写,将磻溪的险峻与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抒情上也十分到位,通过“万古垂青成底事,百年多病独登门”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尾联的“欲知世路应须去,不拟回头望故园”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抒发了人生之感,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夜晚独自游历磻溪时所作,面对磻溪的险峻与幽静,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感叹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命运多舛,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路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回头望,这种精神在温庭筠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