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全诗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高斋闲望

唐·杜牧

满庭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妆点春江翠,薰陶夜月黄。

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清风拂帘幙,微月照窗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

译文

庭院里芳草萋萋,一片杏花散发着香气,这些花草装点着春天的江畔,夜晚的月光也被它们薰染得格外温柔,即便是出身卑微的冯生也不屑离去,而胸怀壮志的陈侯依然愿意来访,清风轻轻拂过帘幕,微弱的月光透过窗纱洒落室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斋闲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庭院的自然美景和来访的友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两句,通过对比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对诗人居所的造访,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广泛的人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庭院美景,通过“满庭芳草绿,一片杏花香”等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不同身份背景人的平等态度,这种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在晚唐时期尤为难能可贵,诗中的“清风拂帘幙,微月照窗纱”等句,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高斋之中,共同感受这份闲适与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仕途的坎坷,诗人选择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庭院的美景和来访的友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晚唐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