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丹霞破佛手
唐·李涉
丹霞破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千峰开霁色,万象入新诗。
古刹钟声远,禅林花木奇。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期。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曾客居梁园(今河南商丘),后游历四方,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李涉工于诗,尤善绝句,题材广泛,多抒发个人情怀及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
译文
丹霞山中的破佛手景观,其名声早已令周边的异族感到敬畏,晴朗的天空下,千峰万壑展现出美丽的景色,这一切都被我写入新诗之中,古老的寺庙钟声悠扬,响彻远方,禅林中的花木更是奇异非凡,我找到了真正的意趣所在,哪里还需要问何时归去呢?
释义
首句“丹霞破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直接点题,描述了丹霞山中的破佛手景观名声在外,连周边的异族都感到敬畏,次句“千峰开霁色,万象入新诗”描绘了晴朗天气下,山峰美景如画,诗人将这些美景写入新诗,接下来两句“古刹钟声远,禅林花木奇”进一步描绘了丹霞山附近的古寺和禅林,钟声悠扬,花木奇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末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期”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和留恋,认为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意趣,无需再考虑归期。
赏析
这首诗以丹霞山中的破佛手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尤其是末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可能是李涉在游历丹霞山时所作,丹霞山以其奇特的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李涉在游览过程中,被丹霞山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可能与诗人当时的个人境遇和心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