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泊秦淮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禛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月色苍茫云影淡,秋声萧瑟雁来迟。
孤舟夜泊寒江畔,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曲渔歌惊梦醒,满襟清泪湿罗衣。
作者简介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他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神韵诗派的创始人,主张诗歌应追求“神韵”、“妙悟”,强调诗歌的含蓄、深远之美,王士禛的诗歌作品丰富,风格清新淡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坐在床上,四处都可以吹响笛子,但又有谁能像曹操那样横槊赋诗呢?月色苍茫,云影淡淡,秋天的声音萧瑟,大雁也迟迟未至,我独自驾着小舟,在寒冷的江畔夜泊,野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小舟随风自横,一曲渔歌将我从梦中惊醒,衣襟上满是清冷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秦淮河畔夜泊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踞床吹笛”和“横槊赋诗”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文坛缺乏真正才子的感慨,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月色、云影、秋声、雁影等自然景象,以及孤舟、野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尾联以渔歌惊梦、泪湿罗衣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诗人在用词上讲究精炼、传神,如“月色苍茫”、“秋声萧瑟”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结构上布局严谨,首尾呼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连贯、完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士禛在游历秦淮河畔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内心充满了孤独和落寞,在秦淮河畔的夜泊中,他看到了月色、云影、秋声、雁影等自然景象,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