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秦中吟·议狱
唐·白居易
慎勿轻速判,言者犹噬脐。
吾闻察狱情,必有宥过辞。
求人不可失,有罪不可痴。
宁失不经意,不可失不经。
一妇衔冤死,万年令家啼。
一夫断狱讹,九族与俱灰。
吁嗟覆盆下,何由知是非。
我闻魏都牧,昔化池中鲲。
仁心一以爱,煞气自然无。
德礼信为美,刑罚慎为虞。
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元和年间曾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杭州、苏州刺史,晚年闲居洛阳,白居易的诗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反对绮靡浮华,追求通俗易懂。
译文
不要轻易快速地判决,否则说出去的话就像咬自己的肚脐一样无法收回,我听说审查案情时,必定会有宽恕过错的言辞,寻找真相不可疏忽,定罪也不可过于偏执,宁可失去不经意的细节,也不能失去公正的原则,一个妇女含冤而死,会让万年县令家常年哭泣;一个官员判案出错,会让整个家族都陷入灰烬,唉,在覆盆之下,怎能知道是非对错呢?我听说魏都牧(魏颗)以前就像池中的大鱼一样,心怀仁爱,杀气自然就消失了,德礼确实是美好的,但刑罚也要谨慎使用,我知道你审理案件有阴德,将来定会有老人像魏颗那样报答你。
释义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强调了审判案件时应谨慎、公正,不可轻率定罪,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如魏颗的故事)来强调仁爱与公正对于司法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公正司法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语言质朴而深刻,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生动地阐述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诗人对司法官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强调在审判案件时应保持谨慎和公正,不可轻率定罪,诗人也通过魏颗的故事来强调仁爱与公正对于司法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公正司法的期望和赞美,整首诗结构紧凑,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任官期间,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司法腐败严重,白居易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来呼吁司法官员保持公正和谨慎,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公正司法的期望和赞美,以及对仁爱与公正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