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杨万里

莫将闲习误儒功,

千仞冈头一径通。

脚力尽时山更好,

莫将有限趁无穷。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生动,风格清新活泼,自成一派,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不要把闲暇时的游历当作是耽误了儒家的学问,在那千仞高的山冈上有一条小路通向山顶,当你走到双脚无力的时候,你会发现眼前的山景更加美好,所以不要试图用有限的时间去追求那无穷无尽的美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一种态度,首句“莫将闲习误儒功”告诫人们不要因为追求闲适而耽误了正业,但这里的“闲习”实际上指的是游历山水,是一种寓学于乐的方式,次句“千仞冈头一径通”描绘了通往山顶的艰难道路,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挑战,后两句“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的看法,即在追求的过程中,当感到力不从心时,往往能发现更加美好的事物,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应盲目追求无穷无尽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脚力尽时山更好”这一生动的意象,揭示了人生追求的真谛: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最艰难的时刻发现最美好的事物,诗人也通过“莫将有限趁无穷”这一警句,告诫人们要珍惜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无穷无尽的目标,要学会在追求中找到平衡和满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历山水时所作,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杨万里在游历过程中常常能够捕捉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交融之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思想倾向,即在追求闲适和乐趣的同时,也不忘儒家学问的修养和人生的真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