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的解释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悟

朝代:宋

作者:释宗杲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喻,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宜黄(今属江西),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终成一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禅学思想深邃,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他不仅是一位高僧,也是一位文学家,其诗作多富含禅理,意境深远。

译文

不借助琉璃灯去闲照佛像,才领悟到宇宙万物本就无始无终,无需外在的光明来点亮,站在千峰之巅,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不再受任何束缚;在纷繁复杂的万象之中,也能找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心即佛”、“心灯自照”思想的深刻领悟,琉璃灯作为外在的光源,象征着世俗的依赖和执着;而“无尽本无灯”则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质——无需外在的照亮,因为内心本自光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千峰之巅、万象丛中的自在状态,表达了对禅宗“无拘无束”、“得大自在”境界的追求和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理,首句“不把琉璃闲照佛”,以琉璃灯为喻,巧妙地引出了禅宗“心灯自照”的主题,次句“始知无尽本无灯”,则是对禅宗“心即佛”、“心无挂碍”思想的直接阐述,后两句“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通过描绘诗人在自然中的自在状态,进一步强化了禅宗“得大自在”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的禅修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释宗杲在长期的禅修过程中,对禅宗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禅修阶段,对禅宗“心灯自照”、“无拘无束”等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释宗杲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也向读者传递了禅宗“心即佛”、“得大自在”的修行理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