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将军山居
唐·杜甫
高斋何事会群贤,
少陵翰墨无形画,
韩干丹青不语诗。
昨夜风前闻笛奏,
今朝花下送君时。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的某一首确切诗作,但杜甫与韩干均为唐代著名人物,且杜甫有“诗圣”之称,韩干则以画马著称,故以此背景虚构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高雅的书斋里为何会聚了如此多的贤才?
少陵野老的笔墨如同无形的画卷,
韩干的丹青之作则如同沉默的诗篇。
昨夜风中传来悠扬的笛声,
今朝在花下送别友人之时。
共同仰望明月应会心生垂泪,
一夜之间,五地乡心相同。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高雅的书斋中与群贤相聚的场景,赞美了杜甫(以“少陵翰墨”代指)的诗文如同无形的画作,以及韩干(唐代著名画家)的绘画如同沉默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与艺术的深厚情感,诗中也流露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此诗通过“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这一联,巧妙地将杜甫的诗文与韩干的绘画相提并论,既展现了杜甫诗文的深邃意境,又体现了韩干绘画的艺术魅力,诗中还融入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文学与艺术的魅力、友情的珍贵以及思乡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在一次与友人相聚的场合中,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他通过赞美杜甫(实则自指或代指)与韩干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与敬仰;通过描绘离别与思乡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