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人物若可数,日晏市散多苍苔。的解释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城中曲

唐·张籍

城中人物若可数,日晏市散多苍苔。

巷陌重重门尽闭,灯火星星夜初来。

风翻御柳寒犹在,月照宫槐影半开。

寂寞铜驼荒草里,无人识是旧长安。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韩愈赏识,仕途较为顺畅,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张籍的诗歌以乐府诗著称,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清新自然,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译文

城中的居民似乎可以一一数清,日暮时分市场散去,留下许多青苔,街巷重重,门户紧闭,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火开始亮起,寒风中,宫中的柳树依然摇曳,月光下,宫槐的影子半开半合,荒草丛生的铜驼街里一片寂寞,再也没有人认识这旧时的长安城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城日暮后的寂寥景象,通过“城中人物若可数”与“日晏市散多苍苔”两句,展现了城市从繁华到寂静的转变,诗中通过巷陌、灯火、御柳、宫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反映了唐代社会变迁和时代沧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城的日暮景象,通过对比繁华与寂寥,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首联“城中人物若可数,日晏市散多苍苔”直接点题,以“人物若可数”与“市散多苍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城市的荒凉,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巷陌、灯火、御柳、宫槐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氛围,尾联“寂寞铜驼荒草里,无人识是旧长安”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旧日繁华不再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变迁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长安作为当时的都城,繁华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社会逐渐走向衰落,长安城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张籍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深刻的感受,因此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旧日繁华不再的感慨和忧伤,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