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悠悠天际来,夹江古木抱山回。的解释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湘水悠悠天际来,夹江古木抱山回。

行无行处苔痕没,与不与人花自开。

昨夜渔人鸣榔处,今朝樵客负薪回。

寒烟淡淡迷芳草,尽日无人到野苔。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卒于唐昭宗天祐初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早年生活困苦,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梁为官,但终因不满朝政而辞官归隐,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感慨。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谓“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故诗作中多写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腐败现象多有批判,他的诗歌在艺术上追求平易自然,反对雕琢堆砌,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也擅长写景抒情,能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湘水从遥远的天边悠悠流来,两岸的古木紧紧环绕着山峦回转。

无论行人走到哪里,青苔都已悄悄覆盖;无论是否有人欣赏,花儿都自在地绽放。

昨夜渔人还在这里敲击船舷捕鱼,今朝樵夫已背着柴薪归来。

寒烟淡淡地笼罩着芳草,一整天都没有人到过这片野生的苔藓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的自然风光和沿岸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湘水悠悠天际来,夹江古木抱山回”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湘水的源远流长和两岸古木参天的壮丽景象,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生长状态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尾联以寒烟迷芳草、无人到野苔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与孤寂之美。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1、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湘水的自然风光和沿岸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而略带孤寂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远离尘嚣的净土之中。

2、语言质朴: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真挚的美。

3、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们生活的关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归隐之后,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之后,诗人更加向往那种宁静、和谐而远离尘嚣的生活,湘水作为他归隐之地的自然景观之一,自然成为了他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对象,通过描绘湘水的自然风光和沿岸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