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恨意
唐·李冶
头伴枕屏山掩恨,日昏尘暗玉窗琴。
如何得似陶家女,解语能言一任真。
作者简介
李冶,字季兰,号文姬,唐代女诗人,大中年间人,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与诸名士酬答,其诗多风雅之声,曾出家为女道士,后因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扑杀,李冶的诗清新雅丽,多写闺情,部分作品感伤身世,抒发悲愤之情。
译文
头靠在枕屏旁,山峦般的屏风似乎也在遮掩着内心的怨恨;日已昏黄,灰尘布满了玉窗边的古琴,怎样才能像陶家的女儿那样,善解人意,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性情呢?
释义
首句“头伴枕屏山掩恨”描绘了主人公孤独地躺在枕边,身旁是如山的枕屏,仿佛连它也在遮掩着内心的愁苦与怨恨,次句“日昏尘暗玉窗琴”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昏暗与荒凉,日已西沉,灰尘覆盖了精美的玉窗和古琴,暗示着主人公生活的孤寂与落寞,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由、真性情的向往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头伴枕屏”与“日昏尘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将陶家女的自由与真性情与主人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的愁苦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冶生活的某个孤寂时期,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李冶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她曾出家为女道士,后因上诗叛将朱泚而遭遇不幸,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头伴枕屏山掩恨”与“日昏尘暗玉窗琴”等描绘,既是对她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对比陶家女的自由与真性情,她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真性情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