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骊山三绝句其三
唐·李商隐
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从天回。
何事荆山遗一璞,不将归去并尘埃。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属于唐朝中后期,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独特的政治见解和深刻的讽刺意味。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大雁和兔子被惊弦吓飞奔跑,皇帝的翠华车驾缓缓从天边返回,为什么荆山上会遗留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不将它带回去远离尘埃呢?
释义
“雁飞兔走惊弦开”描绘了动物被惊弦吓跑的场景,象征着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翠华按辔从天回”则是指皇帝的车驾缓缓归来,暗示着皇权的威严和庄重。“何事荆山遗一璞,不将归去并尘埃”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被埋没或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骊山为背景,通过描绘皇帝车驾归来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遗憾,首句“雁飞兔走惊弦开”以动物被惊弦吓跑的生动画面,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动荡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翠华按辔从天回”则通过描绘皇帝车驾的庄严和威仪,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埋没的深深遗憾和无奈,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游览骊山时所作,当时,唐朝已经处于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诗人对时局深感忧虑,在游览骊山的过程中,他目睹了皇帝车驾归来的壮观场景,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些被埋没或未能得到应有重视的美好事物,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遗憾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