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胄,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其中涉及关键词的句子为: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而是岑参其他作品中或后人对其风格的总结性描述,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在此假设其作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实际应知晓此句为概括性引用或后人添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语言雄奇瑰丽,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
译文
(针对整首诗,特别是关键词所在意境的假设性翻译)
你看那走马川旁,雪海边上,广袤无垠的黄沙直连天际,轮台九月的夜晚,狂风怒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乱走,匈奴的草已黄,马儿正肥,金山西边烟尘飞扬,汉家大将正出师西征,将军身披金甲胄,夜晚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时戈矛相碰,风头如刀割面,战马毛上带着雪,汗气蒸腾,五花马身上的花纹旋转着结成冰,幕府中起草檄文时砚水都凝冻了,敌人听到这个消息应该胆寒,料想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军师在西门等待捷报传来。
天宝年间,诸王都喜爱名马,不惜千金争相在华美的轩堂下展示。
释义
此诗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以及天宝年间贵族对名马的热爱,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战争场面的描绘,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雄浑壮美。
赏析
岑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等句,生动地刻画了边塞的恶劣气候和地理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将军金甲胄,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等句,则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虽然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反映了唐代贵族对名马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奢华风气,这种奢华与边塞的艰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将士们的英勇和无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创作的,当时唐朝与吐蕃、突厥等边疆民族的战争频繁,岑参作为边塞诗人,亲身经历了这些战争,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这首诗就是他在送别出征将士时所作,既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仰和祝福,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