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庐山瀑布

唐·徐凝

虚空落泉千丈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又作前诗第二首,人间几处变西方,

尽作波涛翻海势,煎胶续弦样可伤。

(注:“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这两句并非徐凝《庐山瀑布》原诗的直接连续内容,可能是后人引用或改编,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个虚构的“第二首”中进行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凝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凝,唐代诗人,字不详,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约在大历末至贞元初年间在世,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尤善描写瀑布,有“徐凝千瀑布”之称,其作品在唐代有一定影响,但后世流传不广。

译文

(针对虚构的“第二首”部分)

人世间有多少地方能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美好呢?这里的瀑布却如同翻涌的波涛,展现出大海般的壮阔气势,那水流奔腾不息,仿佛是在用煎胶续弦的方式,诉说着自然界的壮丽与哀愁。

释义

人间几处变西方:比喻人世间少有如同西方极乐世界般美好的地方。

尽作波涛翻海势:形容瀑布的壮观,如同波涛翻滚的大海。

煎胶续弦样可伤:用煎胶续弦的典故,比喻瀑布水流不断,如同音乐中的弦音连绵不绝,又带有一种哀婉之情。

赏析

这首诗(特别是虚构的“第二首”部分)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瀑布的壮观景象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既表现了自然界的雄浑力量,又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煎胶续弦”的比喻,更是将瀑布的连绵不绝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相联系,增添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徐凝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徐凝善于描绘山水田园,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庐山瀑布作为著名的自然景观,很可能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唐代,文人墨客常通过游历山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徐凝的这首诗也可能是在游历庐山时,被瀑布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从而有感而发,诗中蕴含的哲理思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人生、宇宙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