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客游西湖
宋·苏泂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老去功名空自惜,夜来吟咏欲谁同。
楼台远近青冥外,风月晴阴水墨中。
此景此情何处是,心随明月到天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7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今属四川)人,但生卒年均不详,苏泂大约生活在孝宗年间,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等也有交往,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感慨。
译文
十年的案牍劳形催老了我的容颜,但在这西湖美景前一笑,仿佛连江山都被我的醉意染红,年岁已高,对于功名的追求只能空自惋惜,夜晚吟诗时,又有谁能与我共鸣呢?远处的楼台在青冥之中若隐若现,眼前的风月无论晴阴都如同水墨画般美丽,这样的景色与心情,究竟何处才能找到归宿?我的心随着明月一同飞向那遥远的东方。
释义
十年簿领催衰白:指作者长时间从事文书工作,导致年华老去,头发变白。
一笑江山发醉红:形容在西湖美景前开怀一笑,仿佛连江山都被这份喜悦和醉意所感染,变得通红。
老去功名空自惜:表达了作者对年岁已高而未能实现功名的遗憾和惋惜。
夜来吟咏欲谁同:夜晚吟诗时,渴望有人能与之共鸣,但现实却往往孤独。
楼台远近青冥外:描绘了西湖周围楼台远近、若隐若现的景象。
风月晴阴水墨中: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西湖的风月都如同水墨画般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功名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联“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长时间从事文书工作的辛劳与在西湖美景前的愉悦心情,颔联“老去功名空自惜,夜来吟咏欲谁同”则表达了作者对未能实现功名的遗憾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又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泂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多年的仕途坎坷和人生波折,对功名的追求也逐渐变得淡泊,在一次游览西湖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泂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