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怜翁

唐·李商隐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秋风飒飒雨萧萧,落叶纷飞满地红。

故国山河千里远,异乡人事几多同。

愁肠百结难消解,独倚危楼听晚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才学出众、见识广博的老敬通(此处借指一位有学问的老者),又有谁能慷慨地同情和怜悯这位老者呢?秋风飒飒,细雨萧萧,落叶纷飞,满地都是红色的落叶,故乡的山河远在千里之外,异乡的人事又有多少是相同的呢?愁肠百结难以消解,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听着傍晚的钟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才学出众但境遇不佳的老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中“奇逸多闻老敬通”一句,既赞美了老者的才学,又暗示了他的不幸遭遇;“何人慷慨解怜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境遇的同情和无奈,后四句通过描写秋风、细雨、落叶等自然景象,以及故乡与异乡的人事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老者的孤独和愁苦。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新颖独特,通过一位老者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奇逸多闻”与“何人慷慨解怜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者的才学与境遇的不匹配,引人深思,诗中的自然景象描写也富有诗意,秋风、细雨、落叶等意象的运用,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故乡与异乡的人事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老者的孤独和无奈。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借一位老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通过描绘老者的孤独和愁苦,诗人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以及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