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十二首·其二》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若不令君早入务,饮竭东海生黄埃。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
万里光辉照耀着,空中清景多荡漾。
夜风吹入我房间,枕席已觉微凉。
气候转变悟时节,长夜漫漫心难安。
想找人说话无人应,举杯只能劝孤影。
日月匆匆人易老,有志难酬心不甘。
想到这些心悲凄,通宵达旦难入眠。
如果不让你早去劳作,恐怕东海都要喝干生出黄埃。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感慨和悲叹,诗中通过描绘日月更替、气候变化的自然景象,引出诗人对人生易老、时光匆匆的感悟,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有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以夸张的手法“若不令君早入务,饮竭东海生黄埃”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引出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表达内心苦闷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强烈和突出,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官归隐多年,过着田园生活,尽管他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喧嚣,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却并未因此减少,他感叹自己年华已逝、有志难酬,对人生和时光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悲叹,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