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李隆基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楼头日暮斜阳尽,门前花落暮云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然而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固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译文
酒意正浓时,皇帝又赐予大量的金银财宝;一纸诏书,如同惊鸾回凤般的字迹,宣告了新的恩宠,楼头的日暮,斜阳已尽,门前的花儿凋零,暮云平铺天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在酒酣耳热之际,对宠臣或宠妃的慷慨赏赐,以及宫廷生活的闲适与落寞,首句“酒酣复拜千金赐”表现了皇帝在饮酒作乐后的慷慨大方;次句“一纸惊鸾回凤字”则形容诏书字迹的华美,暗示了恩宠的突然与隆重;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日暮斜阳、花落暮云的景象,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唐玄宗宫廷生活的片段,前两句通过“酒酣”与“千金赐”、“惊鸾回凤字”的对比,展现了皇帝在酒宴上的豪情与对宠臣(或宠妃)的厚爱,后两句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整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既有对宫廷繁华的描绘,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玄宗晚年的宫廷生活有关,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晚年却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唐玄宗在晚年宫廷生活中的一种复杂心境:既有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又有对现实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