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岩居僧
宋·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徐玑(号灵渊)并称,赵师秀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是宋代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赵师秀生于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永嘉,他的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细腻,深受后人喜爱,赵师秀还擅长书法和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译文
推开石门,只见它坐落在岩石层上,整日里很少有人来攀登,一只孤鸟飞过寒木,几朵野花点缀在翠绿的藤蔓间,用冰下之水煎煮新茶,在佛前点燃香火,忽然惊喜地发现这座华丽的建筑依傍岩石而建,我请求给它起个美名,让它的美名四处传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岩居僧的隐居生活,通过描绘其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开扉在石层”写出了岩居僧居所的险峻和隐蔽,“尽日少人登”则突出了其生活的孤寂和清高,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僧人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岩居僧的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等句,写出了岩居僧居所的险峻和隐蔽,以及生活的孤寂和清高,通过“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宁静,最后两句“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华丽建筑的惊喜和赞美,并希望它能美名远扬,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游历四方、深入民间生活时所作,他通过描绘岩居僧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推崇和追求,在宋代,随着士人阶层的崛起和文化的繁荣,隐逸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赵师秀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