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祥云缭绕伴仙乐,瑞气氤氲绕帝天。

五谷丰登民安乐,四时康泰国无边。

盛世和谐歌不尽,普天同庆贺时贤。

作者与朝代

此诗为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湖南茶陵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作者简介

李东阳自幼聪颖好学,八岁即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参与机务,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在文学上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代台阁体诗文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两株树干一同展现出神奇的景象,九个朝代中三次见证了太平盛世的到来,祥云缭绕伴随着仙乐飘飘,瑞气氤氲环绕着帝王的天宫,五谷丰登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四季康泰让国家繁荣昌盛无边,在这盛世和谐之中歌声不断,普天之下都在共同庆贺这贤明的时代。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两株树干的神奇景象和多次见证的太平盛世,以及祥云、瑞气等吉祥之兆,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贤明时代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赏析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诗中“双干一先神物化”一句,以两株树干为象征,寓意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九朝三见太平年”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强调了太平盛世的难得与珍贵,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盛世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文化繁荣,李东阳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和政治家,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时代的期盼与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诗词为虚构之作,但李东阳及其相关背景信息均为真实历史资料,在创作此类诗词时,我们需尊重历史事实,并在虚构中融入合理的想象与创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