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

(注:“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绅广为人知的《悯农二首》,而是根据李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我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思的融入类似意境的虚构诗句,用以展现农民生活的艰辛,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构思进行。)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官员,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早年贫困,后得韩愈赏识,仕途较为顺畅,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李绅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著称,尤其是《悯农二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悯农诗的代表作之一。

译文

天寒地冻,田地里还遗留着未收割完的稻穗,横七竖八地躺在田亩间;年终岁末,织机空空荡荡,只能无助地倚靠在墙边。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严寒天气下仍未能完成收割,以及年终因贫困而无法继续生产,织机闲置的凄凉景象,深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赏析

“天寒滞穗犹横亩”一句,通过“天寒”与“滞穗”的对比,展现了恶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岁晚空机任倚墙”则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即使到了年终,本应忙碌的织机也因缺乏原料或市场而闲置,象征着农民家庭经济的萧条,两句诗共同构建了一幅农民生活艰难、社会不公的画面,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并非直接出自李绅已知的某首具体诗作,但我们可以构想,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李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同情,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但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苦,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赋税沉重的背景下,农民往往处于生存的边缘,李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体现了其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的担当。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它们很好地融入了李绅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