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峤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变体(含关键词“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注:此变体为虚构,以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关键词在类似情境下的运用,原诗中并无此句。)
微风惊暮思,竹影乱蛙鸣。
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露滴阶前静,苔生石上幽。
愿君常相伴,共拂绿琴尘。
(以下解析基于原诗《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进行,变体部分仅作为关键词融入的示例。)
作者简介
李峤(约645年-约714年),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等职,后官至中书令,封郑国公,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善五言律诗,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原诗译文)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拂,惊动了正在窗前静坐的我,引发了我无尽的思绪,我起身走到窗前,思绪飘远,打开门,风吹动竹子,发出沙沙的响声,我疑心是朋友来了,不时有竹枝上的露珠滴落,沾湿了台阶下的青苔,多么希望友人能随风而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啊。
(变体译文,含关键词)
傍晚时分,微风带来思绪万千,竹影摇曳中仿佛有乱蛙在鸣叫,我已将这份纷乱的心情比作两部乱蛙的合奏,又邀请明月加入,仿佛我们三人共赏此景,露珠静静地滴落在台阶前,青苔在石上悄然生长,多么希望友人能常伴左右,共同拂去绿琴上的尘埃,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微风、竹子、露珠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变体则通过融入关键词“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作三人”,展现了诗人将内心纷乱比作蛙鸣,同时邀请明月共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赏析
原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拂动竹子的场景,通过“疑是故人来”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露珠滴落、青苔生长等细节描写,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变体则通过巧妙的构思,将关键词融入诗中,不仅保留了原诗的意境,还增添了新的情感色彩,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创作背景
原诗创作于李峤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孤独之中,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变体则作为对原诗意境的拓展和延伸,通过融入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