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全诗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父

宋·苏轼

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

身随渔父归江上,心似浮云逐世尘。

万事悠悠心自乐,一身萧散任天真。

几回惆怅东阑下,月满花前人独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美食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自从与胶西的老朋友们分别后,我独自乘着一叶扁舟,回到五湖之畔,享受春天的垂钓之乐,我的身体虽然跟随着渔父回到了江上,但我的心却像浮云一样,仍然追逐着世间的纷扰与尘埃,世间万事虽然纷扰,但我内心却悠然自得,一身轻松自在,任由天性自然流露,多少次在东边的栏杆下怅然若失,只见月光洒满花前,而我却是独自一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一别胶西旧朋友”直接点出离别之情,次句“扁舟归钓五湖春”则描绘了他归隐江湖、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身随渔父”与“心似浮云”,以及“万事悠悠”与“一身萧散”,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为题材,通过描绘渔父的逍遥自在,表达了苏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一别胶西旧朋友”与“扁舟归钓五湖春”两句,既表达了离别之情,又展现了归隐之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身随渔父归江上,心似浮云逐世尘”两句,则通过对比“身”与“心”的不同状态,揭示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两句“万事悠悠心自乐,一身萧散任天真”和“几回惆怅东阑下,月满花前人独身”,则进一步强调了苏轼的悠然自得和孤独寂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胶西等地,与旧友分别,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了归隐江湖,享受自然之美,以寻求内心的解脱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旧友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超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