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韦左丞丈济》,下面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赠韦左丞丈济》

唐·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为后人根据诗意提炼或化用,并非原诗直接出现,但整体意境与原诗相符,反映了杜甫的困顿与不屈。)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译文

(由于“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并非原句,以下译文为整首诗的大意)

富贵人家子弟从不愁饿死,可读书人往往命运多舛,听我说吧,我的经历真是辛酸。

我少年时代就早已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了,我参观过李邕、王翰这样的名公大臣。

我读了万卷诗书,下笔写文章就像有神助一样,我写赋的才能与扬雄相当,我写诗的才华可与曹植比肩。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邻居。

我自认为才华出众,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上要职,辅佐皇上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使社会风俗再次变得纯朴。

我的愿望却落空了,我四处漂泊,唱着歌过着隐居的生活。

我骑着驴子度过了十三年,在京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早上敲着富贵人家的门,晚上追随在权贵们的马后,遭受着他们的白眼。

我吃着人家剩下的酒菜,到处都隐藏着悲辛。

皇上不久前征召我,我正要施展抱负,可是却突然又被罢官。

我很感激您的深厚情谊,也很了解您的为人。

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写的诗句,我私下里也效仿贡禹那样高兴,但我却难以忍受像原宪那样的贫穷。

我怎么能心情抑郁呢?我只是在不停地奔波。

现在我打算东渡大海,或者将要西去秦州。

我还留恋着终南山,回首望着清清的渭水河畔。

我常常想报答您的一饭之恩,更何况您还是辞别了大臣呢。

就像白鸥在浩荡的波涛中消失一样,我万里漂泊,谁能驯服我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杜甫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得到施展,只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也表达了对韦济的感激和敬仰,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杜甫的自述,生动地展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含蓄和深邃,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困顿时写给韦济的,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杜甫曾向他投赠过干谒诗,这首诗中,杜甫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抱负,表达了对韦济的感激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当时,杜甫已经经历了长期的贫困和漂泊,对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命运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首诗正是他这种认识和体验的集中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