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清代:纳兰性德
微云一抹遥峰簇,冷溶溶玉镜飞霜,塞鸿一字来如线。
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幽窗冷雨一灯孤。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远山云雾淡淡一抹,峰峦簇拥如画,清冷的月光下,湖面如镜子般平静,飞霜点点,天边的大雁排成“一”字,飞来时如同一条细线。
熏衣的香气渐渐稀少,让人感叹官署中的生活乏味,遥想那拥髻而坐的夜晚,清雅的谈话声令人怀念,只有幽冷的窗户、冷雨和孤灯相伴。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远山、飞霜、大雁等自然景象,以及熏衣、拥髻、夜语等生活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上片通过描绘远山、飞霜、大雁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下片则通过熏衣、拥髻、夜语等生活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熏衣渐叹衙香少”一句,既表现了词人对官署生活的厌倦,又暗示了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拥髻遥怜夜语清”一句,则通过回忆与爱人亲密无间的夜晚谈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纳兰性德在官署中感到生活乏味、孤独无助时所作,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并不罕见,他的词作往往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意境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