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怀诗·其十六
魏·阮籍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穷途唯哭世,恸哭自为诗。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慵从二毛子,何堪不平辞。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阮籍
朝代:魏晋(三国魏)
作者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的诗歌代表了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其《咏怀诗》八十二首尤为著名,通过曲折隐晦的笔触,抒发感慨愤懑之情,艺术成就很高。
译文
我曾经在家中居住,断绝与外界的来往,
专心著书,不再去观赏园中的葵菜。
懒得理会那些世俗之人,又怎能忍受那些不平的言辞呢?
释义
此句“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表达了阮籍在家中隐居,断绝与外界交往,专心著书立说的生活状态,他不再关心园中的葵菜是否茂盛,象征着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淡泊。
赏析
这句诗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一句,体现了阮籍的隐逸思想和文学追求,阮籍通过描述自己断绝与外界交往、专心著书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阮籍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逃避,也展现了他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独特个性和文学才华。
在表现手法上,阮籍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专注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园中的葵菜也象征着世俗生活中的繁华和诱惑,而阮籍选择不再去观赏它,则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决绝和淡泊。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感到绝望和不满,为了逃避这种现实,阮籍选择了隐居生活,专心著书立说,他的《咏怀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愤懑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这句诗,正是他隐居生活的一个缩影和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