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本自便江海,忍耻未去犹彷徨。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我生本自便江海,忍耻未去犹彷徨。

身随皂隶心随月,船载肩舆梦载阳。

长亭酒一瓢孤影,古道风千里断肠。

回首天涯何处是,归心日夜忆潇湘。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尤其擅长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我本来生性就喜欢自由自在,像江海一样无拘无束,但如今却忍受着屈辱,未能离去,心中满是彷徨,我的身体像皂隶一样被束缚,但我的心却像月亮一样自由;我的船装载着沉重的肩舆,但我的梦却载着温暖的阳光,在长亭中,我独自饮酒,孤影相伴;在古道上,我迎着千里狂风,心中断肠,回首天涯,不知何处是归途,我的归心日夜思念着那遥远的潇湘之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首句“我生本自便江海”点明诗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和宽广的,但接下来的“忍耻未去犹彷徨”则揭示了他在现实中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中间两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心的矛盾和痛苦,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我生本自便江海”开篇,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自由本性,与后文的“忍耻未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无奈和痛苦,中间两联通过巧妙的象征和对比手法,将诗人的身心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身随皂隶心随月”一句,既表现了诗人身体的束缚和心灵的自由之间的矛盾,又暗示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尾联则以“回首天涯何处是,归心日夜忆潇湘”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当时他身处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面对现实的束缚和内心的挣扎,诗人不禁怀念起曾经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无奈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以及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和执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