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4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庆全庵桃花》,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庆全庵桃花

宋·姜夔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

桃叶浅声双唱曲,柳条深影独拖书。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多写身世之感与羁旅之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等传世,姜夔的词风清空骚雅,被后世尊为“白石词派”的鼻祖。

译文

(前两句)寻找到一处如桃花源般的好地方来躲避秦末的战乱,桃花又开满了一园春色,又是一年的春天。

(后两句)桃花纷飞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它随流水而去,我生怕那渔郎会再来问津,打破这里的宁静。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出自该诗的后半部分,但通常与前两句一同赏析的情况较少,且整首诗以“桃源”为主题,后半部分更多描绘了春日湖上的景象,与“桃源”意境相呼应。)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处如桃花源般的避世之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后半部分则以湖上春景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这种避世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姜夔的这首诗以“桃源”为引子,巧妙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避世之所,前半部分直接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湖上春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理想生活的氛围。“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两句,以月落乌啼、红舷满湖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日清晨湖上的宁静与繁忙,与“桃源”的宁静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与呼应。

创作背景

姜夔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四方,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渴望找到一处如桃花源般的避世之所,以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一处理想化的避世之所,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阶层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