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濮阳公子

唐·李商隐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世间万事皆如梦,唯有逍遥不可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哪个人能比得上濮阳公子那样贤德,他饮酒吃肉也能自得其乐,仿佛成了仙人,世间上的万千事情都如同梦幻泡影,只有那逍遥自在的心境是不能舍弃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濮阳公子的贤德与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首句“谁似濮阳公子贤”直接点题,称赞濮阳公子的贤德无人能及;次句“饮酒食肉自得仙”则通过描绘其生活状态,暗示其心境高远,不为物质所累;后两句“世间万事皆如梦,唯有逍遥不可捐”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感慨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赞美濮阳公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诗中“饮酒食肉自得仙”一句,既是对濮阳公子生活方式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提炼,暗示着真正的逍遥自在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而“世间万事皆如梦,唯有逍遥不可捐”则更是将诗人的思想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如梦的深刻认识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商隐可能更加向往一种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濮阳公子作为他心中的理想人物,便成为了这首诗的灵感来源,通过赞美濮阳公子的生活态度,李商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