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望烽烟。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而为激情奔放,又并工词,有《文山集》《指南录》《吟啸集》《正气歌》等传世。
译文
北方的俘虏们因思乡而落泪,南方的百姓却对此嗤笑不已,重重叠叠的青翠山峦如同没有阶梯的屏障,只能听到杜鹃鸟悲切的啼鸣,我多少次想要回归故土却只能借酒消愁,独自站在拂云堆上远望那烽火连天的战场。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北方被俘之人与南方百姓的不同反应,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诗中“北人堕泪”与“南人笑”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国家沦丧的不同态度,而“青嶂无梯闻杜鹃”则借景抒情,以杜鹃鸟的悲鸣象征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首句“北人堕泪南人笑”以对比手法开篇,既揭示了南北两地人民对于国家沦丧的不同态度,也隐含了诗人对南方某些人麻木不仁的批评,次句“青嶂无梯闻杜鹃”以景写情,杜鹃鸟的啼鸣与诗人内心的痛苦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望烽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情感真挚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被俘期间,当时,南宋已经灭亡,文天祥作为抗元英雄被俘虏并押往北方,在漫长的押解途中,他目睹了国家的沦丧和人民的苦难,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悲痛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国家沦丧的不同态度和人们的复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