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西谷

唐·皎然

云峰一径通幽处,且随侍者寻西谷。

松风清冽水声寒,莫学山僧老祝融。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丽闲淡,为时人所重,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沿着云雾缭绕的山峰间的一条小径,深入那幽静之处,我暂且跟随着侍者一同去寻找西谷,那里松风清冽,水声寒冷,如此清幽之境,切莫像那山中的老僧一样,只在祝融峰上终老一生,错过了这世间的诸多美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随侍者探寻西谷的情景,通过对西谷清幽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借“莫学山僧老祝融”之句,告诫自己及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一处,应多去探寻和体验世间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林画卷,首句“云峰一径通幽处”,以“云峰”和“一径”勾勒出通往幽静之处的道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次句“且随侍者寻西谷”,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即跟随侍者一同探寻西谷,后两句“松风清冽水声寒,莫学山僧老祝融”,则通过对西谷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之境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松风清冽水声寒”一句,以松风和水声为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西谷的清幽和寒冷;“莫学山僧老祝融”一句,则借山僧之口,告诫自己及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一处,应多去探寻和体验世间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佛教信仰和山林生活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同时也热爱山林生活,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山林、探寻幽境时所作,通过描绘西谷的清幽环境和自己的心境变化,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借这首诗告诫自己及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一处,应多去探寻和体验世间的美好,这也是他佛教信仰中“放下执着、追求内心平静”思想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