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这些句子实际上出自先秦时期屈原的《九章·惜往日》,以下是按照您的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九章·惜往日》
作者:屈原(先秦)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而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悼朝日之不晨兮,哀莫夜之未央。
阊阖阖而不开兮,天柱倾而不正。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忘;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羿婵娟兮,夫彼亦何诛?
穰侯去秦兮,随荆请而遂处;
昭王荒淫兮,远贤臣而不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物华而愉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其异夫世人兮,何独好修以为常?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白水以东征兮,历九州而相君兮。
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偭予。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愤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由于篇幅过长,仅翻译关键词所在部分)
我前往通明殿去进献关于升降官员的意见啊,那道路宽广无边没有阻碍。
释义:
“诣通明而献黜陟兮,轶荡荡其无回”意为作者前往通明殿(象征朝廷或权力中心)去进献关于官员升降(黜陟,即罢免和提拔)的意见,那道路宽广无边,没有阻碍,这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公正无私地选拔和罢免官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赏析:
这部分诗句体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清明、官员选拔公正的渴望,他通过“诣通明而献黜陟”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朝政的关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轶荡荡其无回”则描绘了他对理想道路的坚定追求,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绝不退缩,这种精神在屈原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九章·惜往日》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愤慨,当时,楚国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屈原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和流放,在这首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表达了对楚国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描绘理想中的政治清明和官员选拔公正,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九章·惜往日》篇幅较长,以上解析仅针对关键词所在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如需了解全诗内容及其完整解析,请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