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的释义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九章·惜往日》

屈原(先秦·战国)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蹇以踯躅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物华而愉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其异世兮,何此之不相合?

夫孰异道而相安?蹇将憺兮寿宫。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

凌万顷之茫然兮,济昆仑以游漾。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在流放过程中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关键词部分)“掌管生死的神必定公正啊,我知道上帝不会宽容你(指谗言者或恶势力)。”

释义

“司杀生之必信兮,知上帝之不汝容”这两句诗表达了屈原对正义与邪恶的明确区分,以及对上帝(或天道)公正性的坚定信仰,他认为掌管生死的神是公正的,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上帝(或天道)是不会宽容这些恶人的。

赏析

这两句诗是屈原在《九章·惜往日》中的结尾部分,表达了他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在诗中,屈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遭遇,对楚国的命运深感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遭遇的悲愤,这两句诗作为结尾,不仅增强了全诗的气势,也深化了主题,使全诗在悲壮中达到高潮,屈原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斗争精神。

创作背景

《九章·惜往日》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一首长诗,反映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当时,楚国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屈原因主张改革而遭到贵族排挤和诽谤,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深感孤独和绝望,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这首《惜往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悲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