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潮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附加句: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作为想象扩展)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译文
(原诗部分)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象,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附加句想象扩展)
试着看那江面上翻滚的潮水,如同龙蛇般活跃,再听听那伴随着潮水而来的萧萧风雨声,充满了哀愁与苍凉。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庐山烟雨和浙江潮这两个自然奇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初时以为这些自然景象定能带来非凡的体验,但亲临其境后却发现,其实这些景象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关键在于观赏者的心态和感悟,附加句则进一步通过想象扩展,描绘了潮水如龙蛇般活跃,风雨萧萧的壮阔景象,增添了原诗的意境和深度。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对比初时的期待与亲临其境后的感受,揭示了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或糟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和感受,附加句则通过描绘潮水的壮观景象和风雨的哀愁,进一步丰富了原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的仕途经历有关,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历经风雨、饱尝人生艰辛后,他可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烟雨和浙江潮这两个自然奇观,以及诗人对它们的感受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附加句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