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咏东海》,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东海
唐·韦庄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讶鹏程方万里,不知龙跃出重溟。
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雄。
谁识东君先得意,已随春色到孤蓬。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的诗风清丽,词风婉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人们都说那洞府就像是鳌鱼背负的宫殿,随着海浪的起伏与海相通。
大家都惊讶于鹏鸟能够翱翔万里,却不知龙从深邃的大海中跃出。
潮水涌上浦口,蒹葭在暮色中摇曳,日落时分城头上鼓角声雄壮。
谁知道那春天的东君(春风)最先得意,已经随着春色来到了孤独的蓬草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东海的神秘与壮阔,通过鳌宫、鹏程、龙跃等意象,展现了大海的深邃与广阔,也借用了春天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东海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神奇与魅力,首联“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以鳌宫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东海洞府的神秘与壮阔,鳌鱼作为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背负着宫殿,随着海浪的起伏而升降,与海相通,既体现了大海的深邃,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颔联“共讶鹏程方万里,不知龙跃出重溟”则通过鹏鸟和龙的意象,进一步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与深邃,鹏鸟能够翱翔万里,而龙则从深邃的大海中跃出,这些意象都体现了大海的无限可能与力量。
颈联“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雄”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了大海的壮丽与雄浑,潮水涌上浦口,蒹葭在暮色中摇曳,日落时分城头上鼓角声雄壮,这些景象都展现了大海的壮阔与力量。
尾联“谁识东君先得意,已随春色到孤蓬”则借用了春天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东君(春风)最先得意,已经随着春色来到了孤独的蓬草之中,既体现了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生命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创作背景
韦庄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避乱江南期间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韦庄身处异乡,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通过描绘东海的神秘与壮阔,韦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